18日凌晨2点42分,SpaceX公司再次测试其火箭回收技术,此次在海上平台回收一级火箭时却发生“硬着陆”,并折断一根着陆支架,海上回收再次宣告失败。
在此之前,SpaceX公司发射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一级箭体陆上回收成功,使其在人类航天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。而成功的背后必定要付出多次的尝试与努力,让我们来回顾SpeaceX公司发射失败的事件:2006年,“猎鹰1号”仅发射一秒后,因为燃料管破裂而失败;2007年,公司再次试射,火箭因为自旋稳定问题,导致传感器关闭了引擎又失败;2008年,公司第三次试射,“猎鹰1号”在太平洋中部的夸贾林环礁发射升空,仅两分钟后,火箭开始震颤,发出异常声音,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。每一次的失败,都使埃隆·马斯克(SPACE-X CEO)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但是,他还是说:“我相信人类有一个光明的未来,至死不渝”。
陷入僵局的世界航天创新
自从冷战结束后,世界航天的发展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然而,对航天技术发展有深刻认识的人们却一直处在忧虑之中。简单说,近30年的航天技术,并没有实现划时代的创新,没有重现阿波罗计划那样的带动性突破。其中最为令人担忧的,是火箭技术的停滞不前。所谓停滞,并不是说没有新的火箭型号问世。人们依然在用新材料、新器件不断改进火箭设计,让它的精度更高、可靠性更好、准备工作更简洁、结构上的死重更小。但作为核心问题的推进原理,却停留在阿波罗时代。人们还是在依赖化学药剂的燃烧来获得推力,哪怕是比冲最高的液氢液氧燃料,也只能达到400多秒的比冲。曾经有国外航天产业研究人士指出,航天运载器的运载比要达到波音737的程度,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商业化。这看来并不过分的要求,却是今天的宇航界所无法企及的。
所以说,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,航天的创新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?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话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马斯克的崛起和他对奔向火星的梦想,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。
中国航天的创新问题
让我们将目光收回至中国。在中国,航天一贯被人们当作中国人自主科研能力的楷模,卫星上天被比喻为最困难的科学研究,用来激励各行各业的人们勇攀科学高峰。需要知道的是,中国航天虽然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突破种种高新技术,但是在战略目标上,却一直处于追赶状态。即使是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的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”,也是在苏联成功发射“斯普特尼克”之后提出的。此后所研制的各种火箭、应用卫星、载人飞船、空间站,都有明确的赶超或者对标对象。
的确,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,“赶超”是再合理不过的战略。赶超可以减少走弯路,可以免去摸索过程中的庞大投入和可能的牺牲。然而,“赶”总有个尽头,“超”总要靠自己。中国航天人拥有高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路上,我们虽然还存在差距,但是已经相距不远。
南非人的美国梦与美国人的英雄梦
众所周知,南非的白人青年想在本土找到一展身手的机会确实不容易。尤其是像马斯克这样心怀宇宙梦想的少年,在南非更是无从发展的。
对马斯克来讲,美国首先是个商业资源丰富的国家;他的校友里有大把世界知名企业的总裁。其次美国是个知识资源丰富的国家,马斯克离开商学院之后又去读了物理,聆听著名物理学家的讲学。这都是他在南非无法获得的。美国更是一个支持创业、鼓励创业、带动创业的社会。在马斯克刚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,打算去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,第一次互联网浪潮袭来。马斯克立刻和弟弟合作搞了一家互联网小企业,专门制作在线城市黄页。数年后这家企业被康柏收购,马斯克就拿到了2100万美元的现钞。在多数国家,没有背景的年轻人很难白手起家,马斯克在几年时间里就做到这一点。
而美国人则对马斯克这样凭借个人力量挽救局面的英雄人物,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欢迎度。在马斯克组建火箭公司之前,美国的航天发射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。所有人都承认美国在火箭技术上保持着领先地位,但美国发射服务提供商的价码却一直贵得离谱。马斯克取得初步成功后,大批的美国航天评论人甚至国会议员自发为他发声,要求把更多政府发射合同交给SPACEX去执行。马斯克并没有设法收买这些人,甚至没有组织传统意义上的院外游说。当马斯克决心进军军用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后,虽然美国空军并不情愿,但在国会的一再要求下,还是对SPACEX进行了认真评审。因此SPACEX拿到空军发射合同也早已是胸有成竹了。
不要赶走我们的马斯克
可以预见,如果一个社会形成了开放、灵活的创业机制和鼓励竞争的商业机制,能够协调和汇聚各方面资源来支持有前途的创业者,那么连万里之外的英才都会慕名而来。如果相反,就会把本土人才赶走,去为其他国家添砖加瓦。
中国绝无南非那样的种族主义历史和由此引发的后遗症。但南非的教训也值得中国汲取。中国如今有稳定政治环境,有充裕社会资金,有积极招商的地方政府,但是中国人跑到美国去创业、中国企业到美国去上市,这种事情依然频繁发生。这只能说明,中国社会和市场在创业环境上还是存在问题的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谈,无论哪个国家,既然国立科研机构短期内不可能突破僵局,为什么不让其他人试一试?哪怕毛头小子,也有为人类寻求突破的权利。谁知道哪一个人的哪一样发明就会让困扰人类的某个难题迎刃而解。
迄今为止,在创新问题上做得最好的还是美国。这不仅仅是社会资源的投入问题,更是管理当局和社会舆论对创新者的态度。
中国的庞大人口中,能不能出现一些优秀的航天家,让中国元素在宇宙中占有一席之地呢?这恐怕是比航天器技术本身深刻得多的、也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其实,中国也不是没有人想造火箭,中国已经有人开始土造飞机和潜水艇。火箭少年们往往有财力雄厚的父母,他们的失败无损国家利益,成功却可以为更多年轻人树立典范。他们冲动鲁莽又如何?或许中国的马斯克正在其中。
链接:马斯克是谁?
他是技术天才。设计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统Paypal,一款豪华电动跑车Tesla Roadster,一系列可重用的运载火箭Falcon。更恐怖的是,后两者几乎是同时面世。
他是商业天才。在互联网之发展初,它率先投身于当时最赚钱的两大行业:出版业和电子支付。在21世纪之初,他进入了航空、电子汽车和新能源领域;又设计了病毒式营销策略(给每个新用户和其介绍人10美刀)使Paypal的用户量迅速激增。后被广泛应用在Linode、Gmail、Dropbox……
他是创业天才,先后涉足互联网、航空、汽车这三大领域,并成功创办了电子支付Paypal、(民间)航空技术SpaceX、电子汽车Tesla Motors、新能源SolarCity四家影响力巨大的企业。
他是天生赌徒,他几乎无视世上可能给他带来的任何风险。在21世纪之初,,大家都还在憧憬未来、吹嘘太空技术和新能源的应用之时,马斯克一句:没人干是吧?老子来!就将自己口袋里的1亿美元投给了 “SpaceX(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)”。但是由于强大的开支,在SpaceX实在撑下去的时候,他又义无反顾地把剩下仅剩下的70万美刀投向了他的“承诺”。
埃隆·马斯克,一位疯狂的造梦者,当人家问他为什么进入太空技术行业时,他说他要通过太空技术让人类永恒地生活于宇宙。(来源于网络)
文/ 贺鹏梓(微信公众号:卫星与网络)